飞行力学

这些技术保障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万无一失 

来源:飞行力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消息,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微信公众号

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

轨道舱配电器为飞船提供足够电力

从神舟八号改进型飞船到神舟十一号应用型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经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的考验,而今,已经打造出适应空间站任务的应用型标准飞船。能源管理、信息管理两个系统都进行了大幅度能力提升。

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三号将在径向对接口停靠。因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帆板将长期被空间站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和大柱段舱体遮挡,导致载人飞船在光照区供电能力受到影响,需要空间站为飞船并网供电。

轨道舱配电器为了满足长期停靠,最大并网供电能力需达到1400w的要求,进行多项适应性更改。在极其有限的设备空间里,航天八院805所的设计师对内部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均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并通过鉴定级力学试验、热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前,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期间,就已经开展了空间站并网供电试验,证明了未来神舟十三号将可通过这条并网专线获取需要的电能。

记者了解到,航天八院811所承担了飞船电源分系统的研制任务。“整个空间站系统,空间站三舱+神舟飞船+货运飞船,电源的能量是可以互相传动、互相补充的。其中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采用了低压电源系统的神舟飞船将作为受电端,接受来自空间站的并网供电。”,811所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唐筱介绍。

811所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介绍,为了让神舟飞船以更加可靠的状态参与联合供电,研制人员进一步开展了提高电源产品的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如首次在发射场开展了整船状态下的太阳翼展开、测试及相关工作,让太阳电池翼具备整船状态下展开、收拢及测试的能力。

钟丹华说,与以往太阳电池翼在推进舱单舱状态下的展开、收拢相比,此次试验需要更大的精密转台以托举三舱的重量,并需要设计专门的展开延长支架,以在三舱组合状态下避开轨道舱、返回舱舱体的干涉,顺利吊挂太阳电池翼。

飞船“黑匣子”完整准确记录飞船数据

飞机上有黑匣子,用于记录飞行的重要数据。其实,在神舟飞船上也有黑匣子,而它也是用来记录数据信息的。

此次神舟飞船中就有由航天九院704所研制的神舟载人飞船应急数据记录器。它记录着飞船内的声音和几乎所有数据信息,是每次任务顺利完成后,科研人员们进行梳理总结、改善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704所应急数据记录器研制团队从神舟一号开始,便负责载人飞船黑匣子的研制。自己研制的产品能够完整准确记录飞船数据,回到地面后所有数据能被全面读取复盘,通过改进攻关,在下次飞行中给航天员提供更加牢固的安全保障和舒适的飞行环境。

设计人员选择了应对不同情况的多层保护外壳,每一层材料在千挑万选之后还要进行特殊设计、定制加工,充分保证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数据安全。

此外,航天九院16所(7171厂)研制的二浮惯性测量单元位于载人飞船返回舱内,通过实时测量飞船运动信息,精准控制飞船的姿态和速度,保障飞船准确入轨、与空间站顺利交会对接和安全精准返回地面。

因为此次飞船在空间站停靠时间较长,而长使用周期对产品在力学、热学、电磁兼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在真空环境下,二浮惯性测量单元无法通过空气进行热传导,安装产品使用的橡胶类减振器又几乎隔绝了接触面热传递的途径,只剩下热辐射这唯一一条散热途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二浮惯性测量单元产品的力学试验条件要求非常严苛,验收级和鉴定级的冲击量级较天舟货运飞船均翻倍。为此,项目团队反复对产品和减振器进行摸底冲击验证,全面分析试验曲线和产品数据,在冲击振动厂房里调整冲击设备、校准冲击曲线、摸索最佳检测点、分析验证减振器特性。经过上百次验证分析,产品最终以充足裕度满足了力学指标要求。

上一篇:金华27位院士中,竟然有10位东阳人!
下一篇:没有了